从全球化角度去看,慈善事业是超越国界的人性表述和文化传播,具有超越国界的凝聚力。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华慈善总会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而上海慈善基金会历年筹得的善款,也有近三分之一来自海外团体和个人。
当德国青年卢安克在广西山区义务支教六年的故事在网上广为传播之际,在上海,怀着七个月身孕的“辣妹”维多利亚以一位充满了慈爱的母亲形象出现在公益广告拍摄现场。“中国每年有1.5万人患白血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他们所希望拥有的仅仅是生命。”伴随着略显沉重的旁白,屏幕上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捧着一个黑白相间的足球,递给病床上面色苍白的孩子。“辣妹”利用在沪工作间隙完成了名为“让爱心从上海出发,牵动全世界”的公益广告,成为上海第一位为慈善事业代言的国际明星。
2006年上海出现了第一支以国际学校师生为主体的外国人慈善义工队伍,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瑞士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施比受更为有福”是这支联合舰队的光荣旗号,吸引着众多在沪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投入慈善。目前已扩展至70多人。
具有150多年历史的汇丰银行堪称上海历年慈善活动海外团体的中坚力量。1994年上海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汇丰即是创始会员。早期汇丰与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主要项目是捐助老人院设备设施。从1999年起,双方开始合作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项目。汇丰银行仅对上海慈善基金会的投入,已从最初的几十万元递增到2006年的百余万元。
出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同等关怀,一些国际慈善组织也频频关注上海。比如保时捷的拉练赛,以及世界赛车手协会组织的足球义赛等都有意安排在上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的副总裁则表示,他们的亚洲基金乐意和上海慈善基金会在教育方面合作,希望参与免费营养午餐以及助学专案的无偿投资。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流的比赛和不菲的资金,更多的是慈善理念和文化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2005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南方捐款赠物总额折合人民币达360亿元,占全国侨捐总数的70%。如果连同建国以来的侨捐计算,总值超过400亿元。还兴办公益事业项目3万多宗,捐建道路、桥梁、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项目逾2.4万个,建立各类公益事业基金会近3000个。
为使更多的海外慈善资源如愿进入上海,上海慈善基金会专门成立了国际联络部。一位在上海市外办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说,截至2005年底,在上海生活并登记在册的外籍人士有6万多,加上家属共约10万人。其中,驻上海的各国领事有庞大的太太组织,她们已在上海开展了9年慈善活动,通过慈善舞会等方式所募集了数百万元善款,大部分用于中国落后地区的贫困人群。在每一项捐助的后面,是不同肤色的人们在传递着同一个信息:慈善,可以让生命彼此连接并走向永恒的未来。
哲人亚当·斯密说过: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
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印证了这样的人性本能。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激发了各国人民广泛的慈善之举———这种以同情为基础的个人慈善,没有国别、种族、宗教之分,中国民间自发涌现的空前捐赠热忱与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的热情并无二致。
慈善是没有国界的。二战期间,旅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严格遵从拉比迈蒙尼德的八点“慈善规则”以自救和救他。其慈善文化的核心内容为:最高境界的慈善是授人以渔;其次,是将财物放在公共场合让需要者自取,彼此不留姓名;或将钱款放入捐款箱,并信任保管者的品德;或将钱物袋系于背后,以便穷人在不致窘迫的情况下取用;或亲手把财物送到接受者面前;或他人请求帮助之后再施以援手。在犹太人亡命天涯的大迁徙中,这些慈善原则和伦理规范使散居在各地的犹太民族在绝境中守望相助合力同心,最终走上复国之途。
在不少美国人看来,慈善活动不但是回报社会、扶持贫弱的公民义务,而且也具有净化身心、净化世界的功效。在全球意识的熏染下,美国人对慈善怀有普遍的热忱。2003年美国人均捐款460美元,国民志愿慈善参与率达44%。当年随“五月花”号登陆美洲的清教徒们刻苦奉献守望相助的开拓精神和慈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青年和社会精英。伴随着美国科学技术和巨量资金的输出,美国的慈善文化和价值理念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来源:新浪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