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以"乐捐"为目标 重构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

以"乐捐"为目标 重构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

2006-07-17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7-17 00:00
  • 发布时间:2006-07-17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以"乐捐"为目标 重构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7-1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世界第二富豪、素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日前宣布,准备将大约85%的个人股份逐步捐赠给慈善基金会,价值达370亿美元之多。这条新闻很快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很自然的,人们会拿巴菲特的慷慨和国内企业家的“小气”作对比,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因为巴菲特们通过捐赠可以避税,所以他们非常乐意大做善事,而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和免税措施非常不完备,所以企业家们不愿意做善事。笔者个人认为,这种观点算得上是一次转型期中国思维方式的集中曝光。

    当人们(包括一些学者、专家)普遍认同这一观点时,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国慈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出现偏差,国人在内心深处,不是把无私捐助的行为当慈善行为来考量,而是惯于把慈善事业当生意来算计。我们看到,慷慨如巴菲特者,已经把绝大部分股份都捐赠出去了,他所看重的显然不是此举能帮自己避多少税,而是寻求一种助人的澄明快乐。这种澄明的快乐建立在博爱宽厚的慈善文化之上,它积极慎重地寻求稳妥的落点,最终达到至高的精神享受境界。

    中国的富人们不太愿意捐赠的原因很多,“不能避税”也算是一个原因,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乐捐”相当罕见,“劝捐”或“迫捐”则成为一种常态。而既然是“劝”或“迫”,难免有一些利益诱惑或者利益交换的因素存在。虽然这两种法子不免可笑如皇帝的新装,但却被广泛采用。

    须知,一个日益繁荣富裕的社会有必要引导富人将捐赠当成人生必修课,这种谆谆教诲应该更多地强调精神层面的鼓励与肯定,更多地强调财富人生之外的追求和意境:它独立于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外,直抵人性中真正善良美好的内核。不要妄说这种追求太虚无缥缈,更不要动辄以“无利可图”来抵制回避,整个中国社会目前迫切需要重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已经功利了太多年,是时候重返真正的慈善精神了。

    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无利益捐赠”为号召基石,在整个税收制度跟不上慈善事业需要的前提下,这一点其实尤为关键,既然是捐赠,它就有理由要求捐赠者摒弃个人得失的计较,真正做到以助人为乐事。同时,核心价值观重构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到历史长河中去寻觅更符合国人心态和当下社会现实的思想火花和道德认同感,这将使得捐赠者拥有自我激励的动力,也是增强社会示范效应的有效手段。比如,先哲云“仁者爱人”,又曰“爱人者人恒爱之”,以上种种颂扬的都是一种普世的道德愉悦感,它们完全可以被灵活运用、嫁接到当今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中,成为颇具思想深度的“新仁者”标杆。

    当然,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商业社会里,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构绝对必须依赖于一个更为庞大严密的系统工程来辅助完成,否则极易造成对捐赠者的伤害。系统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莫过于监督捐赠财物的使用环节,从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笔者更为看好民间慈善机构的优化与崛起。中国民间慈善机构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慈善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以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融会更为精密、准确的思维方式和更为透明的监督程序,以缔造极富中国式人文关怀的温馨模式。(来源:《北京青年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