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父母要捐自己角膜给孩子

父母要捐自己角膜给孩子

2006-05-18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5-18 00:00
  • 发布时间:2006-05-18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父母要捐自己角膜给孩子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5-18 00:00
  • 访问量:
详情

  今天已经是各方发起“为小发志寻找光明”行动的第三天了。根据河南省眼科研究中心王主任对病情作出的评估,今天将是小发志拥有希望的最后24小时。万般无奈之下,小发志的父母提出捐献自己的角膜给孩子,但医学专家对此给予了否定。记者将这个消息反馈给小发志的父亲时,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后就挂断了电话。

  父母想将光明“移植”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远在河南的小发志的父母。电话那头,小发志的父亲情绪很低落。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把孩子的病情如实地告诉了妻子。妻子之前根本不知道病情有这么严重,但她的表现还算坚强。现在夫妻俩共同面对的,就是在绝望到来之前的那一丝残存的希望。

  在即将要挂断电话的时候,小发志的父亲犹豫了一下,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到河南后就压在他心头的想法,“我能不能把我的角膜捐给我儿子,记者同志,你能帮我问问咱们合肥的大医院吗?”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读者打来电话,提出在最后没有角膜捐献的情况下,“父母宁可自己一只眼睛失明,也要保住孩子”等类似的建议。但是本报考虑如果将这些建议登报,一旦小发志的父母看到,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舆论压力。没有想到的是,小发志的父母最终也提出了这个“残忍”的救治方法。

  夫妻两人早想捐献

  小发志的父亲在电话那头显得很平静,他说:“我们夫妻俩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到最后没有希望的时候把自己的角膜给孩子。我们之前没说,一是因为我们觉得之前既然有人能捐,我们就不能放弃希望;二是我们也怕孩子长大之后,因自己的爸爸是个‘独眼龙’可能会受歧视。”说到这里,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接着说道,“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了,即使自己的一个眼睛瞎掉,也要保住孩子的眼睛,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的眼睛瞎掉吧。”在记者的劝慰下,发志父亲的情绪稍稍稳定了一点。“我虽然还年轻,但是怎么说也在外面打了几年工,外面的世界看得够多了,以后一只眼睛就够用了,我儿子还有一辈子的路要走呢,他必须要有一双好好的眼睛!”他的父亲补充说,“听说一个眼角膜能让几个人复明。救了我儿子之后,要是剩下的角膜还能用,我就无偿捐给别人用。”小发志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只要一闭上眼,就总是想到自己的儿子左眼失明后的状况。现在孩子还太小,不懂事,而他们作为父母最能体会缺乏光明对孩子将意味着什么!

  专家表示绝不可能

  随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多位眼科专家,但他们都表示这是不可行的。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小发志现在就诊的河南省眼科研究中心的张主任明确回答。“眼角膜的捐献和肾脏、肝脏的捐献是完全不同的。捐献的眼角膜必须从遗体上采集,不能从活体上采集。”

  省立医院的一位眼科专家也告诉记者,由于眼角膜一旦从眼睛上剥离,眼睛将立刻失明,而且眼角膜是不可再生的。专家强调,一只眼睛的失去将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一旦从小发志的父亲眼睛上剥离了角膜,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一半的光明。另外,即便从他眼睛上剥离了角膜,在移植给小发志的手术中还存在着风险,比如适应症等其他问题,不能保证就会给小发志带来光明。小发志父亲提出的活体剥离的想法,不仅是医学上不允许的,还会遇到伦理问题。这位专家一再表示:这种做法除了在影视剧中出现过,在国内外都是被禁止的。他很同情小发志,小发志父亲的心情他也可以理解,但是医学是严肃的,需要大家理性对待。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向小发志父亲转达了专家的意见,他沉默了一会,在说了声谢谢后就挂断了电话。

  截至记者发稿时,可供移植的眼角膜仍没有找到,本报和众多关心小发志的读者一样,希望奇迹最后一刻发生。

  本报“为小发志寻找光明”行动的眼角膜捐献热线0551—2813442继续开通。(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5月17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