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对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的建议

对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的建议

2012-10-15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0-15 00:00
  • 发布时间:2012-10-15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对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的建议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0-15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的各项要素与结构很复杂。做为公益慈善组织来说则需要从慈善工作实践的实际出发,择其要义,有针对性的着手操作。设想有一个系统的能力提高战略实施方案,目前对大多数组织来说不切实际,也不易操作,当下,各级各个公益慈善组织切实可行的只能是择其要点,掌握基本规律,满足实际需要。
  
    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含义。关于能力建设,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建设的概念进行界定,德伯拉·伊德从发达国家公益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经验出发,认为能力建设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通过评估增强对受援组织活动质量的改善,提高公民社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进行的过程,也是机构的学习过程。来自外部的干预只能起推动和促进作用。他强调机构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公益组织本身,而非外在的干预者。德国技术合作机构从发展的角度强调能力建设“不是通过所使用的工具或量表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增强人和机构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南方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国际论坛坚持能力建设应包括:“领导能力的发展、政策研究和促进、信息的获得、运用和传播、建立联盟、合作、网络、南北伙伴关系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联合国开发署则将其定义为“建立适合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环境、机构的发展,包括社区的参与者和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系统的完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1997年UNDP对能力建设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能力发展的概念。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群体、组织、制度和社会增强发挥主要作用、解决问题、建立和达到目标的能力以及用全面的观点、可持续的方法理解和应对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概念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能力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综合以上各家对能力概念的解释,结合慈善组织的工作实践,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宜作如下表述:依据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与目标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间断的学习与经验积累中,对慈善工作者、慈善群体和慈善组织不断进行旨在提高慈善工作者、群体及组织机构解决各类问题,为实现慈善事业和组织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慈善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提升,进而形成的综合能力的培育过程。  

    关于能力的结构。任何事物自身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任何事物又处在更大的结构之中,关于能力建设之能力问题同样如此。所谓结构,就是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相对稳定的结合形式。这种事物的结合形式又是由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来联结的,可以这样认为,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存在,就是事物结构的存在。人的能力是一个整体,它是三大能力的统一。即包含着本能、技能和智能三个组成部分。本能、技能和智能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联结成三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结合形式,构成了能力的基本结构。  

    能力结构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决定能力建设一方面三种能力不可偏废,另一方面也要抓住重点和核心。本能、技能是基础,智能是基础之上的建设重点。欧盟组织研究报告提出能力建设的方程,三种能力获得投资比例是1:3:9。在投资运作,人经过系统教育、培养、素质提升,形成新的智能之后,所创造出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比值是1:10:100。因此,公益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在进行一般的能力培养和提升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智能的素质提升上。  

    公益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国家、社会、党的能力建设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能力在建设层面上可分三个层次:即个人、组织、社会。个人能力建设可以称为微观,组织能力建设可称作中观,社会和国家、政党能力建设应该是宏观。三个层次之间也是基础与整合关系。宏观的国家、执政党能力建设表现为组织能力提升和个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组织的中观团体能力建设也是由人的素质提升后,能力加强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产生出组织系统能力的放大效应。不同层面能力建设的切入点不一样、具体要求不一样,但落实到最基本层次上都是需要人的素质提高和整合。 
 
    素质提升是能力水平的基础和前提;能力水平是素质条件的外在展现和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加强能力建设过程中,要紧密与党、国家、社会、学校的执政党能力建设、党政干部能力建设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这个大系统的能力建设过程中,结合公益慈善组织特殊要求,提出能力建设任务目标,实现公益慈善组织在不断发生新形势下总体素质的提升,达到总体能力的提高。  

    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战略及目标。作为能力建设大系统中的组织能力建设,各有不同的战略和目标指向。就个人来说,他的能力提升战略是尽快将生理条件素质,形成社会参与的工作能力。其任务目标是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升适应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提升劳动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内容,许多文章做了概括,综合起来,大致有几种:汪雷等人的《我国慈善组织能力建设:问题及对策》一文提出要提升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品牌建设能力;提升公信力。汪立斌等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探讨》一文提出要提升领导能力、执行任务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及交流和建立联系的能力。庄爱玲认为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关键是构建公益组织核心能力,具体为:组织的决策与治理能力、资源动员与管理能力、组织的规划与行动能力、组织的互动与合作能力、组织的创新能力。以上这些观点都是非常可取的,其中的某种能力建设都会与某些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目标相契合。  

    当下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和具体目标可设计如下:首先,总体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公益慈善组织的人及人的素质开发,把培养、塑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慈善组织员工作为慈善组织能力的生长线,以员工的素质的升级换代带动公益慈善组织能力的升级提高,以公益慈善组织能力的升级提高带动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其次,具体能力建设目标当务之急应是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善款募集能力。这个能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首要或基本能力,善款募集或公益资金动员是世界性难题,在当前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何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创新思维、制定政策、采取策略、公关联系、互动双赢,不断提高募集善款的能力,应是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首要目标。  

    二是公益慈善项目设计能力。公益慈善项目是公益慈善组织全部工作的载体,是公益慈善组织实现自己宗旨、服务救助对象,完成慈善资源捐助者意愿的根本途径。项目设计能力的强弱决定慈善组织救助水平的高低、存在价值的大小。公益慈善项目设计能力,更是一项创新和挑战性的能力,它所需的素质更综合、更全面,也更现代。一个好的项目,会以它准确、鲜明、时尚的名称,务实、救急、有效的内容,切实可行的操作,普及覆盖的规模,持续实施的持久、公平、尊严的人性,收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达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理解,赢得捐助者和政府广泛支持。  

    三是公益慈善的宣传能力。这个能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弱项,如果说按照毛泽东“两杆子”、邓小平“两手抓”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要求,公益慈善组织的“笔杆子”、“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软能力稍逊于硬能力。实践证明,宣传文化的软能力建设,同样是不可缺少,一刻不能离开,时时不能忽视的建设。它与慈善募集、慈善项目、慈善管理同等重要。宣传能力建设任务应是两方面,一是引进具有公益慈善爱心的宣传理论人士入盟,二是现有公益慈善员工加强培训。具体目标应是每个公益慈善组织都要有一支有相当力量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设立宣传文化部、室或宣传文化组;募集一定数额的宣传文化经费;建设自己的宣传文化阵地(报纸、杂志、网站);开展制度性的公益慈善文化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建立自己经常性的个性鲜明的公益慈善宣传系统;组织开展紧密结合公益慈善项目实施的有特色的公益慈善活动。  

    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能力。这个能力与提高和维系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密切相关。慈善管理能力的提升标志着公益慈善组织目前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这“四化”是保证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总之,公益慈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历史一样,正由于历史短,组织新,所以需要公益慈善同仁,共同实践,共同探索,共同创新。相信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公益慈善组织的工作能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