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需要“洁癖”也需要包容
2012-06-18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6-18 00:00
- 发布时间:2012-06-18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详情
经过郭美美事件和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公众对中国主流公益机构的公信力产生了空前的危机,尽管中国红十字会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举措,但公众已心生芥蒂。
官办慈善担心腐败、民办慈善质疑原罪,普通公众作为慈善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应如何去推动中国慈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做出思索和努力。
慈善“洁癖”不能一刀切
“之所以对慈善的信任度如此之低,和公众的慈善"洁癖"有很大关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认为。但同时王永也指出,洁癖是分场合与机构的,如果因为洁癖而因小失大,不断抨击甚至质疑慈善行为,那结果将得不偿失。
公众对官办的慈善组织必须要有“洁癖”,因为这些钱都来自公众,要有绝对的透明和公开,一分一毫都该搞清楚钱花去哪了,用做什么用途,不能有丝毫的猫儿腻。公众舆论的批评对慈善事业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有促进作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一句话道破其中利害,也是对官办慈善“洁癖”最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一看见企业家搞慈善活动,就说其作秀、有动机,甚至是为富不仁,富人做慈善被人误会的情况非常普遍。试想,对于像陈光标和陈发树这种确实是拿出了自己荷包里的钱做公益的人,如果过分地要求完美,放大镜审视企业家的发家史,反复评判富人背负的财富原罪,后果会怎样呢?对于民间慈善的过分“洁癖”,换来的或许将是社会的冷漠和不敢再做慈善的黯然。
在包容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西方有句俗话说:“让富人行善,有如让骆驼穿过针眼。”在中国,“商人自古重利轻情”的观念,成为当今企业家做慈善最大的阻力。民营企业家们做慈善似乎无法避免地带有原罪般的“种族歧视”。深圳的慈善家丛飞曾经说,要让慈善事业成为一个圣坛,不要成为一个祭坛。王永则说:“最重要的是,质疑别人之前,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慈善,需要包容。
在日本大地震中,第一时间积极捐款、向灾民“施粥”的恰恰是黑社会组织,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普遍的赞扬。“你说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去刨根问底他们行为背后的目的吗?”王永发问。
对于一些乐于从事慈善的企业家,不管是投了多少钱,或者是以何种方式行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要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民间慈善行为。为此,慈善界普遍呼吁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慈善“洁癖”。一方面民众要加强对公办慈善机构运作的监督;另一方面,对于拿自己钱做慈善的人,不必要过于苛责。或许,这将是有心做慈善却无力做慈善的公众,对中国慈善事业最好的支持方式。
官办慈善担心腐败、民办慈善质疑原罪,普通公众作为慈善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应如何去推动中国慈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做出思索和努力。
慈善“洁癖”不能一刀切
“之所以对慈善的信任度如此之低,和公众的慈善"洁癖"有很大关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认为。但同时王永也指出,洁癖是分场合与机构的,如果因为洁癖而因小失大,不断抨击甚至质疑慈善行为,那结果将得不偿失。
公众对官办的慈善组织必须要有“洁癖”,因为这些钱都来自公众,要有绝对的透明和公开,一分一毫都该搞清楚钱花去哪了,用做什么用途,不能有丝毫的猫儿腻。公众舆论的批评对慈善事业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有促进作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一句话道破其中利害,也是对官办慈善“洁癖”最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一看见企业家搞慈善活动,就说其作秀、有动机,甚至是为富不仁,富人做慈善被人误会的情况非常普遍。试想,对于像陈光标和陈发树这种确实是拿出了自己荷包里的钱做公益的人,如果过分地要求完美,放大镜审视企业家的发家史,反复评判富人背负的财富原罪,后果会怎样呢?对于民间慈善的过分“洁癖”,换来的或许将是社会的冷漠和不敢再做慈善的黯然。
在包容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西方有句俗话说:“让富人行善,有如让骆驼穿过针眼。”在中国,“商人自古重利轻情”的观念,成为当今企业家做慈善最大的阻力。民营企业家们做慈善似乎无法避免地带有原罪般的“种族歧视”。深圳的慈善家丛飞曾经说,要让慈善事业成为一个圣坛,不要成为一个祭坛。王永则说:“最重要的是,质疑别人之前,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慈善,需要包容。
在日本大地震中,第一时间积极捐款、向灾民“施粥”的恰恰是黑社会组织,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普遍的赞扬。“你说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去刨根问底他们行为背后的目的吗?”王永发问。
对于一些乐于从事慈善的企业家,不管是投了多少钱,或者是以何种方式行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要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民间慈善行为。为此,慈善界普遍呼吁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慈善“洁癖”。一方面民众要加强对公办慈善机构运作的监督;另一方面,对于拿自己钱做慈善的人,不必要过于苛责。或许,这将是有心做慈善却无力做慈善的公众,对中国慈善事业最好的支持方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公益组织应避免陷入道德优越感
下一个:
中国慈善发展呼唤更多陈光标
上一个:
公益组织应避免陷入道德优越感
下一个:
中国慈善发展呼唤更多陈光标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