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慈善 要透明不要苛求

慈善 要透明不要苛求

2011-06-07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07 00:00
  • 发布时间:2011-06-07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慈善 要透明不要苛求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0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透明慈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公信力,还将鼓励更多人投身公益和慈善

  我们必须想明白,善待慈善者就是善待人类扶弱济困的美德,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无论首善、大善还是小善,高调行善还是默默无闻地行善,我们都应该理解、支持和鼓励,并向他们学习。

  最近,一篇报道把高调行善的陈光标逼到了窘境:据说,他捐款的一些项目被发现实际到账额不足,有时还把与他人合捐的善款数额算到自己一个人头上,更有些他自报的受捐赠单位疑似不存在,等等。诸多媒体据此纷纷质疑陈光标。陈光标通过微博和致媒体的公开信作了回应,称报道严重歪曲事实,并借由视频展示了自己的部分捐款证明。4月25日,中央电视台就“诈捐”一事采访了陈光标和写那篇质疑报道的记者。采访中,陈光标将10多年来捐赠数亿元的证据交给央视,委屈地表示,这是对慈善事业最大的伤害。央视记者分别向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等做了核实。对于这些反质疑,写质疑报道的记者辩称“没有否认陈光标做了慈善,只是认为慈善事业应该经得起拷问”。

  不能要求行善者是完人圣人

  笔者与陈光标素昧平生,也是从媒体报道中才得知有这样一位高调做慈善的人。3年前汶川地震后,他带着60台大型机械和120名操作手组成救援队千里驰援,电视上他身穿迷彩服在现场忙碌的身影和给灾民发现金的场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陈光标行善屡有“惊人之举”,比如像发传单一般发现金,还“敲锣打鼓发红包”,每每引发或褒或贬的议论。今年以来,他又拎着钱袋到我国台湾、日本等地散财,也引起争议甚至被婉拒。

  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方式,可以商榷,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或许,他的行善动机不那么“纯粹”,又或许,他宣布的捐款与后来的实际到款数额有些出入,但陈光标及其作为,总比那些为富不仁、奢侈浪费,面对灾难和需要救助的人和事无动于衷、一毛不拔的富豪大款们强吧!两者相比,谁更该受到质疑?相比那些在国外奢侈品商店出手豪阔,在车展上争抢天价豪车,整日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人,同样是“高调”,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评吗?相比带着在中国赚到的财富争前恐后移民海外的诸多大款,陈光标到海外行善,就该受到冷嘲热讽吗?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缺点和不足,何必苛责!

  “行善积德、福荫子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一般人捐资助困、修桥铺路,多少有着个人动机,这不足怪。我们不能要求行善者是完人、圣人,不掺杂“福荫子孙”、留名在世等所谓“私心杂念”;我们也不应该草率质疑陈光标的行善动机是否纯粹,而应当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的社会效果。只要陈光标在踏踏实实做慈善,没有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没有利用慈善搞经济或政治交易,就不该求全责备。

  善待慈善者就是善待扶弱济困的美德

  当然,质疑是公民的权利,监督是媒体的职责。面对质疑,陈光标不必委屈和泄气,因为既然选择高调做慈善,就注定要成为公众人物,而公众人物注定要与口水相伴。一时遭到误解甚至恶意攻击,也属正常,公众人物与挑剔、质疑从来如影随形,这是开放社会的一种寻常生态。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世界级慈善大家和他们的“裸捐”建议,得到的也并非都是叫好声,也有舆论包括学者的质疑,甚至坚决反对。

  做慈善,选择低调还是高调行事,是陈光标们的自由选择。高调行善也是有意义的,高调才能为更多的人所知,才能带动更多人行善,正如陈光标所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慈善,因为中国需要帮助的人还太多太多。在受到质疑后,陈光标表态“人在做、天在看”,可说是他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良心和善心的发问。说到底,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必须想明白,善待慈善者就是善待人类扶弱济困的美德,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无论首善、大善还是小善,高调行善还是默默无闻地行善,我们都应该理解、支持和鼓励,并向他们学习。只有人人怀有善念、奉献善心,社会才会美好。

  “透明慈善”才能终结“口水战”

  此次风波,笔者更想把它看做是对中国不完善的慈善现状的一次质疑——如果我们的慈善事业在制度规范下做到了高度透明,这场风波完全可以避免。

  不知是何缘故,时至今日中国的“慈善法”仍未出台。在慈善法律和制度缺位的现实情况下,不论个人承诺捐款后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还是接受了捐款的慈善机构、受助单位和受助人使用资金时是否做到了尽责、合理,都缺乏制度化的监督,缺乏权威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就会引发猜疑。

  近年来,一些媒体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调查监督,一些个人也利用网络揭出了一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媒体调查和个人查访毕竟不同于法定的、专业的查证,难免不够全面和准确,结果就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使部分行善者被误伤,更使许多有志于慈善事业者感觉人言可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转而退缩。更重要的是,媒体报道和个人的网络发帖,一般来说总是批评性、揭露性的,它们并不能反映我国慈善发展状况的全貌,也并不承担这样的任务。于是公众看到的,多是个别慈善机构运作效率低下,个别工作人员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贪污腐败的恶例,就容易以偏概全。所以,尽快促成“透明慈善”意义重大:这是为了维护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公信力,鼓励更多人投身公益和慈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