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普遍倾向于低调慈善理念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3-21 00:00
- 发布时间:2011-03-21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慈善,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善举,是人性文明的重要因子,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道德高度和文明程度。但中国人的慈善积极性似乎并不高,曾经有统计数据说,中国人的人均慈善捐款不足一元。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判断,还有感于盖茨的中国“劝捐之行”——一张邀请函吓退了多少中国富豪!
对于网民“暴力慈善”的质疑,陈光标的解释是“和受助人一起举着钱照相,举着两个手指的姿势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并非炫耀。”这种解释似乎有他的合理性。要知道,在当前中国社会慈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通过陈光标这样的人身体力行,践行慈善理念,并通过媒体进行适度宣传放大和拔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相信,名人慈善效应对催动国人的慈善积极性是有益的。
诚然,让受助人举着两张百元大钞接受媒体的“曝光”,着实有损于受助人的自尊,也有损于公众的情感。但如果就此给陈光标打上“暴力慈善”的烙印,对于陈光标来说,似乎又显得过于苛刻。不管是不是作秀,毕竟陈光标十几年如一日,将数亿家财用于慈善而不悔,总是事实。而今,甚至因为慈善,陈光标的公司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这种近乎“自杀式”的慈善举动尽管有些癫狂,但毕竟在动机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陈光标多次宣扬他的高调慈善理念,不管这种理念是否“科学”,但终归是一种为善不让人先的姿态。他的慈善举动,绝不会因为行为的“高调”而失色。在我看来,陈光标被贴上“暴力慈善”的标签,只能说明国人的慈善伦理还处于无序状态,还有待于社会重构。无论是捐赠人还是受赠人的权利,都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则。捐赠人也不能因为自身的善举,而当然地取得践踏受赠人自尊的权利。
当下,公众似乎普遍倾向于一种“低调”慈善理念——让慈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介入受助者的生活,既实现了捐赠者的慈善意图,也保护了受赠人的自尊和公众敏感的内心。当然,慈善不是不可以象陈光标一样“高调”,而是不能为了“高调”而不顾受赠人的权利和自尊,因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财富上的优势,而当然地取得伤害他人的权利,无论这种伤害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