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NGO:差钱,还是差项目?
2009-03-23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3-23 00:00
- 发布时间:2009-03-23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详情
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深入,多家全球基金会出现资金规模缩减和捐赠规模的“软滑坡”,对处在公益产业链下游的NGO来说,或面临严重生存问题。
对于国内民间组织来说,资金始终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华环保联合会此前公布的《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全国3539家环保民间组织中,只有26%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整体形势不乐观。在有固定资金来源的环保民间组织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和高校环保社团所占比例较高。
数据显示,58%的组织认为环保民间组织资金不足是现阶段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对于一些组织,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组织,经济来源大多不稳定,有时候就靠一个人苦苦支撑。
据分析,筹款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金动员能力弱。很多环保民间组织项目策划不实际、无创新,实施步骤不具体,对资助方吸引力不足。另外,中国目前环保民间组织筹资和项目运作专业分工程度过低。
资金来源不稳定是一个突出问题。调查发现,很多环保民间组织都是向国外基金会或者国外组织分支机构申请项目资金,而这些国外环保组织分支机构的项目资助期限、额度、领域、区域等都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此外,我国的社会公益捐助意识低,也是一个大问题。公益捐助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公众,都会力所能及地捐助公益事业,用于推动社会的全方位良性发展。而我国社会的公益捐助意识还不强,表现为政府的慈善税收优惠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据了解,美国法律规定,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就应该减免10%的税款,而我国仅规定为3%。此外,我国只有少数企业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捐助公益事业的动力还不大。个人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意识还有待大大提升。中国公益捐款人均不足1元,而美国公益捐款人均为460美元,美国的个人捐款占GDP的2.1%,而中国只占GDP的0.01%。
上述报告认为,社会公益捐助意识的淡薄,使得环保民间组织和个人筹集资金的面很窄,目前还基本停留于利用人脉资源筹集善款的方式,与制度化、普遍化差距较大,直接造成了我国环保民间组织资金来源渠道不畅,受制于出资机构。
能力建设是关键
在筹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NGO的项目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多个国际机构及企业都表示了对NGO能力的看重。
联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监马健荣认为:“公益组织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如果有很好的点子,与捐赠方的合作就是平等的。”
“NGO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了解捐赠方的诉求,找到双方的共通性。”赠与亚洲中国项目总监肖蓉认为,“没有共通性,是不可能筹到款的。”
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公益讲师顾远将眼下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当年的那场危机对NGO反而有促进作用,危机让民众意识到NGO的存在,个人捐赠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
顾远作了一个“红、黄、绿”交通灯的比喻。他说,有些组织处在“红灯区”,他们被动地靠有钱才做项目,现在没钱了,机构生存就有问题了。另有一些组织,他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金融危机下,他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更强大,他们处在“绿灯区”。大部分组织都是处在“黄灯区”。重要的还是练好内功。内部管理很好、对外部变化敏感的组织就能抓住机遇。
南都公益基金会主要是资金提供方。据该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刘洲鸿介绍,“去年我们的资金预算是2300万元,但实际只支出1700万元。”刘洲鸿称,“钱不是问题,缺少的是好的项目。”
据悉,中国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中,将近有1万亿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其中,有大量的项目是需要政府向NGO组织购买服务的,这为NGO带来了新的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顾远说。(来源:北青网)
对于国内民间组织来说,资金始终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华环保联合会此前公布的《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全国3539家环保民间组织中,只有26%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整体形势不乐观。在有固定资金来源的环保民间组织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和高校环保社团所占比例较高。
数据显示,58%的组织认为环保民间组织资金不足是现阶段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对于一些组织,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组织,经济来源大多不稳定,有时候就靠一个人苦苦支撑。
据分析,筹款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金动员能力弱。很多环保民间组织项目策划不实际、无创新,实施步骤不具体,对资助方吸引力不足。另外,中国目前环保民间组织筹资和项目运作专业分工程度过低。
资金来源不稳定是一个突出问题。调查发现,很多环保民间组织都是向国外基金会或者国外组织分支机构申请项目资金,而这些国外环保组织分支机构的项目资助期限、额度、领域、区域等都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此外,我国的社会公益捐助意识低,也是一个大问题。公益捐助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公众,都会力所能及地捐助公益事业,用于推动社会的全方位良性发展。而我国社会的公益捐助意识还不强,表现为政府的慈善税收优惠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据了解,美国法律规定,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就应该减免10%的税款,而我国仅规定为3%。此外,我国只有少数企业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捐助公益事业的动力还不大。个人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意识还有待大大提升。中国公益捐款人均不足1元,而美国公益捐款人均为460美元,美国的个人捐款占GDP的2.1%,而中国只占GDP的0.01%。
上述报告认为,社会公益捐助意识的淡薄,使得环保民间组织和个人筹集资金的面很窄,目前还基本停留于利用人脉资源筹集善款的方式,与制度化、普遍化差距较大,直接造成了我国环保民间组织资金来源渠道不畅,受制于出资机构。
能力建设是关键
在筹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NGO的项目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多个国际机构及企业都表示了对NGO能力的看重。
联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监马健荣认为:“公益组织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如果有很好的点子,与捐赠方的合作就是平等的。”
“NGO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了解捐赠方的诉求,找到双方的共通性。”赠与亚洲中国项目总监肖蓉认为,“没有共通性,是不可能筹到款的。”
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公益讲师顾远将眼下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当年的那场危机对NGO反而有促进作用,危机让民众意识到NGO的存在,个人捐赠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
顾远作了一个“红、黄、绿”交通灯的比喻。他说,有些组织处在“红灯区”,他们被动地靠有钱才做项目,现在没钱了,机构生存就有问题了。另有一些组织,他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金融危机下,他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更强大,他们处在“绿灯区”。大部分组织都是处在“黄灯区”。重要的还是练好内功。内部管理很好、对外部变化敏感的组织就能抓住机遇。
南都公益基金会主要是资金提供方。据该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刘洲鸿介绍,“去年我们的资金预算是2300万元,但实际只支出1700万元。”刘洲鸿称,“钱不是问题,缺少的是好的项目。”
据悉,中国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中,将近有1万亿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其中,有大量的项目是需要政府向NGO组织购买服务的,这为NGO带来了新的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顾远说。(来源:北青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下一个:
中国应立法让NGO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个:
中国应立法让NGO发挥更大作用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