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慈善事业并非只是扶贫济困的经济调节

慈善事业并非只是扶贫济困的经济调节

2008-08-18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8-08-18 00:00
  • 发布时间:2008-08-18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慈善事业并非只是扶贫济困的经济调节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8-08-18 00:00
  • 访问量:
详情
    慈善是和谐社会与人道主义的必然命题和理性选择。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并非只是扶贫济困的经济调节,也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拾遗补缺,事实上,慈善事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衡量着一个民族的胸襟气度和精神认同,维系着一个社会的情感脉动和人间道义,救济着一个时代的道德危机和心灵困境。

    慈善事业是一项由公众参与、平等互助的志愿行为,虽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存有一定差异,但公众教化、心灵共济、社会调节等功能则是共同的。

    慈善是种社会教化的资源和世道改善的力量。德不孤,必有邻。人的完善需要自我和社会的同力作用。无论多么微弱,每个时代都不曾缺少善意的种子和正义的力量,都从未停止过对人性光辉的渴求和传递。慈善这一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天然基因,是我们在无数深重苦难中绵延不绝的精魂。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是我们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尽管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刚开始起步,存有诸多差距,但慈善事业正在成为一项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业,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捐赠的热情、金额及志愿服务参与率、持续捐赠率等都在上升。

    例如,我国人均慈善捐赠2002年仅为0.92元人民币,2005年则接近5元。而2008年5.12大地震后,短短一个月国内各类社会捐助款物达450多亿元,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力度的慈善捐助,平心而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财富积累、心灵财富增长及制度财富优化而促使我国乐善好施的民族传统复苏并光耀。

    现代慈善理论认为扶贫教富乃慈善根本。慈善教育不应单纯理解为对失学儿童、困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支持和帮助,更应视为薪火相传、同尚善行的社会教化,视为星火燎原、共襄义举的精神感召。无论官办还是民办,无论大众或是大款,慈善事业的所为是怀揣着人类理想的苦行和携手,是“强弱相扶、大小相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跋涉,纵然长途艰辛,但可以协同、可以合作、可以互助,可以体悟人心、改善世道、自利利他,可以涵养人类本有的智慧之光和人性之美。

    慈善是种内隐的情感扶持和温暖的心灵共济。人性之美美在悌善爱心。慈善不是上对下的施舍,不是强对弱的怜悯,不是富对贫的救济,不是大对小的同情;慈善是平等、互助和共享,是温暖、弥合和抚慰;慈善是所有人可以加入的队伍,是随时可以参与的事业;慈善是社会良善的相互激发,是行为双方的共同成长,是公民社会的自助自理,是灵魂深处的郑重洗礼。

    慈善的本意是出于友善和关爱。没有真的慈善或假的慈善,只有唤醒的慈善或未被唤醒的慈善。慈善事业并非要求所有人达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圣人境界,对人性的理解与护佑就是一股拯救和温暖心灵的力量,是种难以抗拒、抗衡的独立品格。慈善试图修复由物的强势竞争和过度占有所伤害的社会人际空间和关系原则,让人际除利益伙伴更充满情感依托,让公民责任和社会信任成为主流。人道、人权、公平和正义是慈善事业的理想蓝图,也是和谐社会的意旨体现。抚慰心灵、责任共担、精神释放和价值提升则是这一主题促成的人生道路和生命姿态的重审和再造。(来源:公益时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