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走向全球化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7-09-03 00:00
- 发布时间:2007-09-03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当美国企业纷纷将业务扩展到全球的时候,这些公司的公益慈善事业也不甘落后,紧跟着全球化步伐,迈出国门。
在北京奥运场馆施工现场,一辆卡特彼勒牌的重型掘进机轰隆轰隆地在作业,与其他几辆掘进机一起忙碌着。
与其他不同的是,这辆价值数百万的重型掘进机是卡特彼勒公司在2002年捐赠给中国,专门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所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在2002年捐赠了一台重型掘进机和一台液压挖掘机帮助中国政府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
在2005年,卡特彼勒公司还通过自己公司的基金会,向大自然保护协会捐赠1200万美元,改善中国江南地区的长江水质,卡特彼勒公司位于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就建在这里。
在美国芝加哥,卡特彼勒公司被称为是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明星企业。如今,在明星企业的带动下,芝加哥的其他公司纷纷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包括中国、印度和东欧等国家,建立自己的海外版图。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在尽可能地深入海外公司在社区中的参与度,换句话说,公司不仅是在海外社区里挣钱,而且还要融入当地社区,通过捐赠等慈善事业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
这是一个大趋势。纽约企业研究理事会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在2006年,对美国本土之外的社区捐赠超过20亿美元。
“跨国公司正在通过捐赠等慈善手段来表现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华盛顿国际基金会理事长罗伯·巴科南说:“跨国企业希望看到自己公司在每一个社区,都能被看作是一个好公民。”
人们普遍认为,除了将大笔捐赠投向海外的同时,美国企业也在海外做更多的慈善事业。根据纽约鼓励企业慈善活动委员会在今年所作的最新调查显示,从2004年至2006年,美国企业有关在国际上的慈善事业增长了44%。
“未来数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各个公司基金会在数量上的增加,公司在社区的融入与参与,才是最明显的,例如,海外公司雇员在当地慈善机构担当志愿者。”摩根大通美国中西部地区主席威廉·戴利说。威廉·戴利同时兼任着摩根大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办公室主任。
摩根大通银行在海外的慈善事业,包括对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生态建设项目的资助,帮助布宜诺斯艾利斯利用可再生材料,为低收入家庭建设住房。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为,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等方面,自己也有责任,光靠政府去解决是不够的。”威廉·戴利说:“企业社区能形成非常大的影响范围。”
但有专家们认为,在国外它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慈善是利他主义和品牌建设的混合物。
如企业在海外的税务问题,由于一些公司基金会或资助的慈善机构所在国家的税收较为宽松,因此,会有一些公司逃税,造成税收丑闻。
“企业的成功需要具备各种因素。当一个公司将自己的捐赠与公司品牌建设相挂钩,与当地的价值观相结合,这家公司才是真正的诚实可信。”芝加哥慈善事业机构的负责人莱斯利·斯拉维特说:“一个好的战略应该是企业与社会双赢,公司发展的同时,并满足当地的需要。” (来源:公益时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