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安济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制度化与日常化:中国志愿行动取向

制度化与日常化:中国志愿行动取向

2006-07-31 00:00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7-31 00:00
  • 发布时间:2006-07-31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制度化与日常化:中国志愿行动取向

【概要描述】

  • 分类:相关慈善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7-31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如果有那么一天,在社会上各种征婚广告的条件中,不仅写着“有房”、“有车”,而且还写着“做过志愿者”;未来的岳父母或公婆在“面试”未来女婿或儿媳时,一定少不了要问:“你做过志愿者吗?”那时就可以说,“志愿文化”已在我们的社会中深植人心。

    志愿精神是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一般而言,其主要特征有:一是自愿性或非强制性,二是非营利目的性或公益性,三是亲身实践性或参与性。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自身完善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表现就是志愿行动。在我国,规模化、正式化的志愿行动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许多社会事业一样,志愿行动在我国也是由政府启动的。然而,应该看到,志愿行动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就是社会大众的参与,这一点将必须依赖于心理基础、文化动因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所构成的动力源,而在志愿行动的发展取向上,则应该强调它的制度化和日常化。

    在全社会努力塑造一种“志愿文化”

    文化是社会行动的深层动力源,就志愿行动的持续发展而言,在全社会塑造一种“志愿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以往的社会文化发展策略主要表现为以精英化的形式发展神圣化的内容,而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文化发展策略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大众化的形式发展世俗化的内容,而后者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动员力。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形式的文化发展,就难以激发社会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参与。而志愿文化在形式上就是一种大众参与型文化。因此,以大众化的形式来促进“志愿文化”的普及,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有人谈论别人的“人品”,而评判“人品”好坏的准绳却往往是以其自身利益或个人偏好为转移的,并可能随时随地而变化,这体现了一种“评价型伦理文化”,实质上则是传统社会泛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应该发展一种“实绩型伦理文化”,公益型伦理文化就应该是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这种公益型伦理文化的一个简明而又重要的指标即“是否做过志愿者”。
    在今天我们所置身的媒体社会中,大众传媒对我国“志愿文化”的发育和成熟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而在明星效应强大的当下,如果明星大腕们不是争先恐后“闪亮登场”去“秀”各种高酬广告,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个普通的志愿者,那么,此举对社会大众的感染力将不言而喻,而且也会成为明星本人从偶像变成榜样的重要契机。

    如果有那么一天,在社会上各种征婚广告的条件中,不仅写着“有房”、“有车”,而且还写着“做过志愿者”;未来的岳父母或公婆在“面试”未来女婿或儿媳时,一定少不了要问:“你做过志愿者吗?”那时就可以说,“志愿文化”已在我们的社会中深植人心。

    加速志愿行动的制度化发展进程

    在我国,志愿行动制度化发展进程刚刚开始,需要完成三个基本任务:第一,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尽快建立完善关于志愿组织审批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第二,志愿组织自身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也有待于不断的规范化、专业化;第三,目前显得特别重要的是,既在社会管理制度层面上,也在志愿组织运行层面上,应该建立起一种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这是志愿行动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保障。

    应该说,个体之间参与志愿行动的具体动机是有层次差别的,因而志愿精神不应该与“雷锋精神”完全等同,在志愿精神的多层次内涵中,“雷锋精神”属于高层次部分。

    无论每个志愿行动参与者的具体动机处在哪个层次,作为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该使人们对志愿行动的参与,成为他们在社会“道德银行”中的一种储蓄,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在全社会具有普遍通用性的政策法规,把每个志愿者的公共服务业绩记录在案,在将来必要或恰当的时候,由社会对做过志愿者的人提供应有的回报。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呼唤数万名志愿者的参与,这是我国加速志愿行动制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我们应该研究以志愿行动制度化水平更高的方式,参与完成圆满举办奥运会的使命;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此次经验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志愿行动制度化程度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注重对国际惯例的吸纳,立足对本土现实的观照,应成为我国志愿行动制度化努力的双翼。

    志愿行动制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把制度化的志愿行动与作为一种社会正式职业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分开来。

    志愿行动持续发展在于日常化

    在我国,大规模正规化志愿行动的出现是由政府启动的,为各种重大的节庆活动、会议、体育赛事等提供服务,甚至参与抗击重大突发事件如抗击SARS等,都成为志愿行动的重要场域,这一点也体现了我国志愿行动的一个特色。 

    志愿行动持续发展的根基无疑在于它的日常化。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后单位制时代,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使许多原来由单位提供的服务现在转由社会来提供。在这种背景下,志愿行动的日常化便意味着,为具体的社会成员、社区、社会组织或团体等提供更个性化、更人本化的服务,将成为志愿行动不断扩展的巨大潜在空间。例如,作为人们生活基地的社区,便是志愿行为的一个日常性场域,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则成为志愿行动的主要对象。可以说,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都将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电话:(86)17717570727
E-mail:zxb@sacf.org.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552号5幢5楼/6楼

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 扫一扫,关注我们 -

版权所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
Shanghai Angel Charity Foundation
www.sacf.org.cn
备案序号:沪ICP备17029565号
技术支持:新网